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70年前的算盘,孙子孙女还在用” 正文

“70年前的算盘,孙子孙女还在用”

[综合] 时间:2025-05-29 05:03:14 来源:仙女湖电视剧免费视频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点击:58次

  ○王可武笑着说,年前牛皮上的盘孙铁钉都上锈了。

  四角用牛皮固定,孙女牛皮上的还用铁钉锈迹斑斑,油漆脱落的年前外框上,“王可文印记”赫然在目,盘孙65岁的孙女王可武上下晃动着手中的算盘,笑着说:“这是还用我大哥抓周时外公买的,整整70年了。年前”

  算盘一直带身边

  “搬了几次家,盘孙这把算盘我一直都带在身边。孙女”王可武说,还用这把算盘承载了太多时代的年前记忆。

  哥哥抓周时是盘孙否如外公所愿抓了算盘,王可武不曾听家中老人提起过,孙女他只记得,哥哥将算盘拴上绳子背着上学,一路上噼里啪啦地响着,特别神气。哥哥小学毕业后,王可武终于也可以背着算盘上学了,见哥哥在算盘上刻了名,王可武也偷偷在另一边框上歪歪扭扭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在他幼小的心里,似乎这样,哥哥便无法独享这把算盘的所有权了。

  王可武算盘打得好,最终却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但他说这并不矛盾,算盘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在长期的使用当中,逐步形成了算盘文化。“在民间日常俗语甚至成语中,有许多都是和算盘有关的。”王可武说。比喻平分,成语“二一添作五”和俗语“三一三十一”原本都是珠算的口诀,形容人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成语“三下五除二”是珠算口诀,“一推六二五”比喻推卸干净,来源于珠算口诀“一退六二五”,形容人私心重,只为自己考虑,就说他“会打小九九”,“小九九”指的就是珠算《九九乘法歌诀》……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王可武妙趣横生的词语解释让学生们一下子就记在了心里。

  王可武兄弟五人、家族里的兄弟、王可武的三个孩子学习珠算,用的都是这把算盘。现在,上小学的孙子、孙女也在用,王可武笑言,“毫不夸张地说,这把算盘陪伴了几代人、几十人的童年。”2013年,王可武和儿子、媳妇一家从肥东搬到了红莲园社区,许多老照片、老物件都留在了老房子里,这把算盘仍旧带了过来。

  传统文化有魅力

  王可武智能手机玩得熟练,打起算盘来技艺同样不输当年。“我几乎每天都要拨拉拨拉,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新知识,老传统也不能忘啊。”王可武说。

  “亲眼看着算盘很直观,孩子们就知道算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王可武说,“这是任何语言描述无法比拟的。”耳濡目染,上小学六年级的孙女王瑞雪和二年级的孙子王丰年从小就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儿媳妇朱莉笑着说,“家里的玩具堆了一两箱,可姐弟俩兴趣上来,经常把算盘拿出来,练习一会珠算后,还学着玩爷爷小时候玩过的算盘游戏。”

  写得一手好字的王可武注重传统教育,不但要求三个子女必须学习书法,希望孙子、孙女也能爱上中华传统文化。王瑞雪没有让爷爷失望,在王可武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王瑞雪也作为安徽省第一所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学校莲花小学的学生代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这让弟弟王丰年羡慕不已,“姐姐好光荣啊!”正值顽皮、坐不住的年纪,王丰年也以姐姐为榜样,开始临摹书法字帖。

  “对我们老人来说,传统文化不但养心,还能健身。”王可武坦言,现代科技虽然给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弊端也显而易见。电脑让很多人提笔忘字,卡拉OK一流行,再简单的歌词也很少有人记得住,手机的普及,电话号码也不需要费力去记,“人越来越不愿意、越来越用不着动脑筋,长此以往,大脑不就退化了吗?”

  “你看看,打算盘多科学。”王可武说,算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具有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同时,经常活动手指,有益大脑健康,“也许还能预防老年痴呆呢。”

  刘维梅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洪欣文/摄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
XML地图